说课稿

时间:2024-06-27 22:53:17
精选说课稿4篇

精选说课稿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08~110页,排列。

课标要求: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

课标解读:

行为动词是“探索”, 指的是独立或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核心词是“规律”。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要求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在交流中内化规律,并能进行应用。

教材分析:教材是通过三个人排列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四个人小合唱固定一个人的位置又有多少中不同的排法。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通过列举等直观方法帮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及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其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引导学生通过列举等直观方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2)“探究——研讨”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第二个环节是探求新知发现规律。在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三个人排一排照相,有那几种不同的排法?”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探究中体会有序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然后小组交流,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统一认识,体会到有序思考的优势,并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而当学生有序的把发生的所有可能列举出来时,我又追问以后解决此类问题时,我们需要把所有的可能都列举出来吗,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可只想一组,然后推算出共有多少种排法。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能力。

说课稿 篇2

一、关于课文

本节课文是“古代社会”的最后一节。它叙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空 间范围广,与本册课本涉及的大部分地区有关。教材头绪繁多,理论性较强,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内 容的处理上要力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共五个目: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讲授前三目,第二教时讲授后两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工场手工业的兴起,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及后果 。(3)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形式——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4)掌握“文艺复兴”的含义、代表人物和主要 成就。

2.德育目标

(1)通过对殖民掠夺、圈地运动残酷性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本质。(2)通过对文艺复兴 代表人物的介绍,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和为真理而献身的勇气。

3.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与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培养学 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2)在对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血腥本质以谴责和否定的前提下,对其客观作用加以阐 述,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过程及后果;(2)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的本质;(3)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主 要成就。

难点:(1)工场手工业;(2)文艺复兴的性质

(三)教学用具

1.自制投影片:(1)《14世纪的意大利》示意图;(2)《郑和航海与哥伦布航海比较表》;(3)《文艺复兴的 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表》。

2.挂图:《新航路的开辟》

3.课本插图: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哥白尼、布鲁诺、伽俐略、《蒙娜丽莎》

二、关于学生

初中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 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备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 全面。所以在本节内容的处理上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史实,精简抽象理论,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

(一)关于如何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怀着期待投入新的学习内容中 去,为上好课打下基础。本节导言这样设计:

“这一节是本册课本的最后一节,内容繁多复杂,从时间上说,从14世纪一直讲到16世纪,从空间上说, 从西欧开始涉及亚、非、美三洲。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我们先来了解本节的五件大事:①意大利资本主义生 产的最初萌芽;②新航路的开辟;③殖民掠夺;④圈地运动;⑤文艺复兴。这五件事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孤立的 ,实质上互相之间是联系与惨透的,通过各个国家的历史现象来说明一个总的问题,即西欧的历史正处在封建 社会的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的发展时期。这节课先学习前三件大事。”

(二)关于提问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提问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启迪求知的欲望,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教学活动所必须的心 理基础。在讲述新航路开辟时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郑和下西洋较之西欧人的远洋航行有着时间早,规模大 ,航程远的特点,但为什么在世界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反而没有新航路开辟的地位显要呢?”这个问题比较尖锐 ,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之更深层次地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后果。

(三)关于使用历史挂图

历史地图属于“图象性”教材,它通过简明的地图语言,显示历史现象发生的时空概念。《新航路的开辟 》图用四种不同颜色的线条、箭头表示,课堂小结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训练动手能力。

(四)利用好课本中的插图

初中生喜欢看课本中的插图,有的学生还超越教学进度去翻看后面的.插图,有的还在课余时间用纸蒙在插 图上描绘。根据学生这一 ……此处隐藏1749个字……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时=60分。这里没有让学生动手拨钟表,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考虑到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如多媒体演示更加生动,直观,在学习中寻求最佳的学习方式,以期待最优的学习效果。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动手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让学生拨出第一节课下课的时间10时40分。

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注意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时间观念。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认识时间,而且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三、说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1时=60分

钟表图 钟表图

5时25分 9时5分

(5:25) (9:05)

说课稿 篇4

我说课的内容是《品德与生活》课程小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第五个主题“看我多精神”,这个主题是在前两个主题“我上学了”和“祖国妈妈我爱您”的基础上开展的第三个主题活动。本课首先以“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为引,引导学生结合教科书P46图文,体会正确的、有精神的坐立走的姿势是怎样的。接着又以一个“不同的姿势,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怎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怎样才能体现我们对别人的尊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视频欣赏、同学交流、实地操练等形式帮助学生学习,还课堂于学生,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的轻松氛围中,体会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的关系。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懂得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情感目标:表现对坐立走姿势正确者的欣赏。

学习重点:学习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学习难点:养成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学习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中人们正确的坐立姿势,并搜集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的图片、录像和光盘。

(2)阅兵式录像和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 激情导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先以阅兵式的录像片段为切入点,导入精神主题。引发学生产生一种意识——姿势优美人才显得精神,才能赢得人们喜欢,从而让学生有一种也想成为这种特别有精神的人的欲望。】

活动一:资料交流,欣赏姿势。

1、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学生答)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请同学们仔细看,然后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放阅兵式录像)

2、师:哪位小朋友先说?(可能说很整齐、真精神、很好看......)

师:喜欢他们这样的姿势吗?(学生答)

小结:老师也非常喜欢!他们的姿势多美啊!真精神!你们想不想和他们一样精神?(学生答)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看我多精神》,学了之后,我们也会和他们一样精神的。(师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精神饱满地读一遍课题。(学生读)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很精神!你们能象现在这样精神饱满地上好这节课吗?

二、学习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1、师:谁能说一说,在我们学校的生活中,你经常看到哪些姿势?(学生交流)

2、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站、坐、走”。

3、师:现在,我们来学习正确的站、坐、走的姿势。(请看屏幕)ppt演示正确的姿势

活动二:课件演示,学生观看。

【在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课本46页彩图正面引导学生什么样的坐立走姿势才是正确的。并且在每一个环节都加入了板书、练习、纠正。用课本中相应的图片,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

(1)“坐如钟”是什么样子?课件演示,学生观看。(板书关键字:端正)

师:同桌比一比,看谁坐得最端正、最精神?

(2)“站如松”是什么样子?课件演示,学生观看。(板书关键字:直立)学生起立,练习站姿。

(3)“走如风”是什么样子?课件演示,学生观看。(板书关键字:轻快)指生表演“走姿”。强调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三:表演比赛“看谁走得最精神”。【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孩子天生是爱动的,让孩子在愉悦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美并加强自信】,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过渡小结:正确的姿势不光给人美的感受,还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促进“脊柱”的正常生长。所以,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那么,姿势不正确会怎样呢?你知道吗?

三、了解不正确姿势的危害。

1、学生说一说不正确姿势的后果。

活动四:看课件“脊柱的变化”。

看后让同桌互相摸一摸对方的脊柱,并将身体向不同方向做不同程度的弯曲,感受脊柱的变化。【通过教师与学生示范,让学生互相摸一摸脊柱,并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不正确的姿势。以及这样姿势发展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害处。通过孩子们自己摸、自己说、使他们初步懂得身体健康与人体姿势的关系。】

2、说一说平时有哪些不正确的姿势?这些姿势有什么害处?(如:单肩背书包可能使双肩不平;趴着看书写字会得近视;弯着身体不挺胸会驼背;歪着头看黑板会斜视……)

3、小结:脊柱就象小树的树干一样,树干直,小树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同学们要坚持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才能姿势优美,健康成长。

4、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看书第47页。

活动五:纠正看书写字的姿势。

【通过此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场景中,让孩子们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1)小朋友是怎样看书的?做给老师看一看。(教师纠正不正确的看书姿势)

(2)请同学们在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教师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5、判断对错:(出示课件)。说一说谁的姿势正确,谁的不正确?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讨论交流:同样的姿势,自己一个人在家时和在人多的场合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仪。】

6、小结: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不仅能表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还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我们要从小养成坐、立、走的正确姿势,做一个有朝气、健康向上的好孩子。解放军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让我们学做解放军的样子,排着队,精神饱满地走出教室,好吗?

板书设计:

看我多精神

坐 如钟 端正

立 如松 直立

走 如风 轻快

《精选说课稿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